中国诗词楹联律词校验 楹联是什么意思?( 二 )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
此联中 , “五”和“一”都是数词 , “蕴”和“心”都是名词 , “皆”和“不”都是副词 , “空”和“乱”都是形容词 , “观”和“见”都是动词 ,  “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具体的对仗中 , 除词性外 , 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 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 , 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
结构相称 , 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 , 其中 , “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 , “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
3.节奏相应 , 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 。节奏 , 本是音乐术语 , 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 。在联律中 , 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 。节奏相应 , 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
不过 , 作者认为 , 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 。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 。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 , 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 。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 , 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 。作者认为 , 为使概念明确 , 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 。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 。(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 。(音步)
当然 , 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 , 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
平仄相谐 , 又称平仄协调 , 狭义地说 , 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 。广义地说 , 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 。平仄相对 , 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 , 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 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 , 反之亦然 。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 因为 , 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 , 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所谓音步位 , 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 , 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 。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 。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之说 。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 , 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 。不过 , 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 , 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 , 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 。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
以上诸联 , 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 , 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 , 平仄应交替使用 。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 。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 △○(音步交替 , 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 ○○(音步交替 , 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 , 有时 , 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 。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 , 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
中国诗词楹联律词校验 楹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