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诵课观摩心得体会 作为古诗词吟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 二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2 唐伯虎写的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花,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酒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酒醒只在花下坐,
醉后还来花下眠.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古诗词吟诵曲调有哪些?古人的格律诗词是可以唱的,那些固定的古曲调(曲谱)还有流传下来的吗?我印象中···
在敦煌出土过唐朝的曲谱,由于无人能懂,专家在破解(几年之前的看的消息了,楼主不问,我还想不起了)
至于流传,唐朝的部分曲谱在敦煌就出土了
宋朝的词到了清朝也就是失传了
简单来说
楼主不妨翻开唐诗三百首,凡是乐府类目下的都是可以唱的
楼主翻开诗经,你会发现有的存目无词,因为诗经全部是用来唱
至于曲调
太多了···我手头没那些资料不妨简单点说
宋词都可以用来唱,诸如蝶恋花,浣溪沙等等一个词牌就是一个名字
唐诗中也有很多,不过所谓的绝句律诗并不是用来唱的
古诗词个人推送总结古诗词学习总结
每次研修学习,都能深感自己的浅薄,有待学习的内容是太多了 。这次在子专题三-----快乐古诗词教学中不时地停留驻足,回眸留神,心中留下了许多痕迹 。
是呀,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学习古诗词,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文化的一扇大门 。如何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瑰丽,是语文教师必修的学问 。韵涵文字美、韵味美、意境美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文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呢?通过这次学习,自己有了一些启发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 。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 。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 。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 。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 。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 。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 。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