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一、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
原名三变 , 字景庄 , 后改名柳永 , 字耆卿 , 因排行第七 , 又称柳七 , 福建崇安人 , 北宋著名词人 , 婉约派代表人物 。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 少时学习诗词 , 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 , 柳永离开家乡 , 流寓杭州、苏州 , 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 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 屡试不中 , 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 , 柳永暮年及第 , 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 , 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 故世称柳屯田 。
二、艺术特色
1、自我抒情
晚唐五代词 , 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 , 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 , 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 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 , 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 。其《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 , 尽情地抒发了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 , 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 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
2、语言通俗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 , 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 , 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诸如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 , 副词“恁”、“怎”、“争” , 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 , 柳永都反复使用 。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 , 不仅生动活泼 , 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 , 又易于理解接受 。
3、铺叙和白描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 , 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 , 通过象征性的意柳永词《凤栖梧》(黄仲金 书)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 , 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 , 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 , 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
与铺叙相配合 , 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 , 写景状物 , 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 , 不需烘托渲染 , 而直抒胸臆 。如《定风波·自春来》不加掩饰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愿望 , 写景状物 , 运用白描手法 , 描述十分精细 。
4、结构巧妙
同时 , 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 , 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 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 如“想佳人、妆楼颙望 ,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 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 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 , 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 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急 。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 , 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 , 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 , 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 , 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 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 , 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
第二 , 工于羁旅行役 , 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 , 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 , 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 , 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
第三 , 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 , 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 , 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 , 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 , 或旧曲新翻 , 或自创新调 , 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 , 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 , 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 , 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