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六 )


现存词六百多首 ,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 , 号易安居士 , 汉族 , 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
宋代女词人 , 婉约词派代表 ,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 早期生活优裕 ,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时 , 流寓南方 , 境遇孤苦 。
所作词 ,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 后期多悲叹身世 , 情调感伤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 自辟途径 , 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 , 崇尚典雅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能诗 , 留存不多 ,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 情辞慷慨 , 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 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一词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这是柳永的雅词 。
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 , 非也 。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 , 关河冷落 , 残照当楼 。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 。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 。
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 , 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 , 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 , 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 , 不能以常调论也" 。
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 , 相思愁恨 , 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
上片写景 。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 , 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 , 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
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 , 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 , 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 。
“长江水”视野转远 , 景中见情 , 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 , 引发下片抒情 。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 , 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 , 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 , 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 , 相思太苦 。
层层剖述 , 婉转深曲 , 特别是“想佳人” , 揭示出“不忍”之根 , 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 , 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 , 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 , 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 , 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 , 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
须知这样的赞语 , 是极高的评价 , 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
要柳永的成就,一小段简述就好 谢谢谢谢!
第一段就很好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 , 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 , 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 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 , 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
他扩大了词境 , 佳作极多 ,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 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 , 发展了铺叙手法 , 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 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景佑进士 , 官屯田员外郎 。
为人放荡不羁 , 终身潦倒 。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
词作流传极广 , “凡有井水饮处 , 皆能歌柳词” 。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 , 真实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