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古诗和赏析( 二 )


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
2、除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注释]1.除夜:即旧历除夕 。
2.凄然:凄凉,悲伤 。
3.霜鬓:两鬓白如霜 。
[释意]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 。
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
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 。
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
拜年 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
头上已是是稀疏的白发,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而无法入睡 。
(剪烛——蜡烛点的时间长了之后,烛心会变长还会分岔,不剪的话无法看清东西,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剪烛的剪子,前面比较的长,不容易烧到手的)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这里指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这夜酒,...
节日的古诗和赏析

关于节日的诗词
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2、《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
译文: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
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
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
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
3、《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4、《除夜》宋代: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译文: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
5、《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
...
二十首关于九月节日节气的诗 带赏析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译文、赏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