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原理|什么是认识论( 三 )


认识的最后阶段是理性——前面说过 , 培根和笛卡尔都发现感性的不可靠性 , 发现感觉的欺骗性 。对此 , 注重感性的培根主张用工具来弥补感性的缺陷 , 并且继续保留感性的认识主导地位 。笛卡尔则主张抛弃感性 , 不以感性为基础 , 而是以思辨为基础 , 构造一座不依赖于感性的理性大厦 。他们俩人都没有发现感性与理性的联系 , 培根是换汤不换药 , 笛卡尔是泼水时把孩子连同水一并泼掉了 。
对理性的认识同样出现这种错误 , 康德继承了休谟的怀疑论 , 最先对理性作出了批判 。他从理性推理中发现了二律背反 , 从而确认了理性也是不可靠的 。但康德对理性的批判得出的结论跟笛卡尔一样——要抛弃理性 , 想要放弃理性而主张意志自由 。这直接引领了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等现代西方哲学的反理性倾向 。
认识论原理|什么是认识论
文章图片

尼采等意志主义者用意志来否定理性 , 而我们则将意志视为理性的进一步发展
人类认识的第三个阶段:意志在心理过程中 , 意志是指人自觉提出目标 , 并且有意识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是我们对意志的理解 , 而在康德、叔本华时代 , 则不是这样 , 意志被看为是一种脱离于理性、并且反对理性的心理状态 。尼采认为理性好比一个瞎子 , 而意志是一个强有力的瘸子 , 意志伏在理性的背上 , 命令理性前进 。意志主义出现后 , 西方哲学家都纷纷选择了抛弃理性 , 无论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萨特的意志自由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 无不表现出这种无理性的意志主义倾向 。这些人都没意识到——没有理性的意志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 就像没有感性基础的理性认识是幻想的一样 。
笛卡尔抛弃认识的感性基础 , 在天赋论的掩护下 , 构建起一套形而上学的思辨唯心主义大厦 。这座大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变成真正的无所不包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 尽管这座大厦看起来是如此的庞大 , 但只要有一个唯物主义者——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就可以把他推到 。费尔巴哈出现在黑格尔之后 , 他从对宗教的批判入手 , 揭露了黑格尔大厦的脆弱地基 , 揭露了它的宗教哲学本质 , 从而成功的战胜了黑格尔和天赋论 。
同样 , 那些抛弃理性的意志主义者在重走笛卡尔的老路 , 在没有感觉、认识的基础上 , 主张所谓的意志自由 , 所谓的处理和改造 , 必然要走向盲动而不知所措 。因此 , 我们将意志放在了理性认识的后面而不是对立面 。人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 , 在第一阶段是流于表象的感性认识 , 只能了解到事物的外观与现象;第二阶段则是深入到本质的理性认识 , 能够认清事物的本性、规律及发展趋势;第三阶段则是建立在以上两个阶段之上的意志 , 我们把事物理解透了 , 就会产生如何运用它们的想法 , 产生出实践的动机 , 知道要怎么做以及如何去做 。只有到了这个阶段 , 认识才算真正的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