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 六 )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 , 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 , 概括时应忠于原文 , 不可臆造 。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 , 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 。
对意境类的解答 , 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 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 , 这样会使语句优美 , 富有节奏感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分析时切忌空洞 , 要答具体 。
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 。
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
解答该类诗歌时 , 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 ,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
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 所言之志 。
古典诗歌赏析意象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品评】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 “ 语淡而味终不薄 ” (《唐诗别裁》) 。
也就是说 , 读孟诗 , 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 , 去体会内在的韵味 。
《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 , 但它用省净的语言 , 平平地叙述 , 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 , 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 , 也已经可算是 “ 淡到看不见诗 ” (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
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
”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
故人 “ 邀 ” 而我 “ 至 ”  , 文字上毫无渲染 , 招之即来 , 简单而随便 。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
而以 “ 鸡黍 ” 相邀 , 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 , 又见待客之简朴 。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 , 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
这个开头 , 不甚着力 , 平静而自然 , 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 , 却是极好的导入 , 显示了气氛特征 , 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
“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
” 走进村里 , 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 , 绿树环抱 , 显得自成一统 , 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 , 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 , 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 , 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 , 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 。
正是由于 “ 故人庄 ” 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 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  “ 开轩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  , 才更显得畅快 。
这里 “ 开轩 ” 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 , 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 , 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 , 轩窗一开 , 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 , 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
对于这两句 , 人们比较注意 “ 话桑麻 ”  , 认为是 “ 相见无杂言 ” (陶渊明《归田园居》) , 忘情在农事上了 , 诚然不错 。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 , 在绿阴环抱之中 , 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
话桑麻 , 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