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哪首唐诗的诗句?

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不第后赋菊》 。
全诗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译文如下: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哪首唐诗的诗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 。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 。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
作品赏析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
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第后赋菊》

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诗句 。
《不第后赋菊》全诗如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简析: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
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哪首唐诗的诗句?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哪首诗词里的?
出自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
【原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注释】⑴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
⑵黄金甲:指金黄色的菊花 。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句诗是谁写的?谢谢!
不第后赋菊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争吵,朝政越来越混乱 。
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 。
到了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 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音xuān),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极点 。
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剥削,税收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 。
有的忍受不了苦难,只有走上反抗这条路了 。
唐懿宗即位那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一百人发展到三万,坚持斗争八个月,震动了整个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
过了八年,驻守在桂林的八百名兵士(大多是徐州一带的农民),因为驻防期满,上司一再延期不让他们换防 。
他们杀了军官,推庞勋为首领,发动起义 。
他们从桂林向北进攻,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 。
这两次起义都被朝廷镇压下去 。
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新的起义的规模也更大了 。
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 。
有些贫苦农民,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要有一些伙伴一起干,日子一久,就结成一支支贩私盐的队伍,在他们中间,涌现了一些首领,有的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
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范县)地方有个盐贩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