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归园田居》(其一)中八句田园生活景象描写的诗句( 三 )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
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 。
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 。
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 。
——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
“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
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
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 。
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 。
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 。
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
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
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
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
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
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 。
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
以归园田居为例,说说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楼主你好,总结了很多,希望能够帮到你 。
《归园田居》一共5首,描写诗人归隐田园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
在诗人的笔 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 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 。
下面以分别以归园田居前三首(下文分别简称《其一》、《其二》和《其三》)为例简要概括 。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这里就不做字句的翻译了,直接从思想内容入手 。
这首诗全诗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比,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 。
诗文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和桃李,听到犬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作者的情感在这一句被透彻地表达了出来 。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这首诗着意书写乡居生活的宁静 。
先是从正面写“静” 。
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 。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
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
诗人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是令人喜悦的,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 。
——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