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雪风雾的古诗( 三 )


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 。
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 。
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
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 。
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
” (二)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夜深了,我知道雪下得很厚,时时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
[赏析] 描写雪,一般都写它的颜色与形状,但深夜的雪是很难用视觉形象来表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 。
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 。
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 。
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
(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赏析]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 。
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
(四)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赏析]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 。
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 。
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 。
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 。
“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
(五)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赏析]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
(六)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赏析]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战天斗地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也为后世画家作《寒江钓雪图》提供了素材,诚如苏轼所言:“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
”(七)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赏析]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
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 。
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
(八)唐 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
[赏析]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 。
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 。
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十)张孜《雪 诗》: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
[赏析]《雪诗》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
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
描写雪的诗词,要整首的,五首就够了,谢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春雪》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