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四 )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
”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 。
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 。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 。
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 。
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 。
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
本书选其文六主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海直讲书》、《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诗六首,《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汲江煎茶》;词十一首《水龙吟》(看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
传世名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解】 本文系苏轼分析刑与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之极的一篇策论 。
作者围绕儒家经典中的一“疑”字,论证忠厚之至不全在于刑与赏,而在于用“君子长者之道”治理天下 。
此文以详切的说理,使经典之旨与作者之论相得益彰 。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 。
,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兹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 。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
尧曰:“宥之”,三 。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
简述苏轼词的特点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特点:1.开创了豪放词风 。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 。
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 。
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 。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
2.以诗为词 。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
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
苏轼写词只求阅读而不求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音律规范但不拘不于音律 。
因此,苏轼作词时挥洒自如,即使偶尔不协音律也不在所不顾,因此受到其后陆游,李清照等人的诟病 。
4.苏词的语言创新 。
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 。
如这首《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