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六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解释∶⑴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
⑵把,持;拿 。
⑶天上宫阙,指天上的宫殿 。
这里指月宫 。
⑷朱阁,华丽的楼房 。
⑸倚户,刻花的窗户 。
⑹婵娟,形态美好的样子 。
这里指月亮 。
解读∶天上明亮的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把酒杯高高的举向天空发问 。
不知道月宫里,今夜算是哪一年?我真想随着清风到月宫里去,又担心天上玉砌的高楼高耸入云,让人难以忍受他的寒冷 。
哪里比的上人间,在月色里起舞,影随舞动,是多么优雅 。
清凉的月光透过深红的楼阁,低低的洒在雕花的门窗里,照在无法入睡的人身上 。
月亮不应该有什么恨事吧,它为什么总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团圆 。
人间有悲欢,有离合,月亮有阴晴,有圆缺,这些是向来就不会只存在好的一面 。
但愿分别的人们互相祝愿,彼此保重,虽然千里相隔,却能够一起欣赏同一轮明月 。
李白,杜甫,苏东坡,谁的地位最高
在宋代文学史上,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是诗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他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 。
他的作品展现了可供人们感知、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表达了他深邃精微的人生体验和思考 。
他几起几落的生活波折和他过人的睿智使他对人生的思考获得新的视角和高度 。
他是在宋型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与全才,在他的身上典型地体现着宋型文化的精神 。
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
可以说苏轼在文学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盟主” 苏轼登上了唐宋古文艺术的高峰,文名之盛在两宋可谓独一无二,宋孝宗为其文集作序曰:“一寓之于文,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 。
朕万几余暇,细绎诗书,他人之文或得或失,多所取舍,至于轼所著,读之终日,每每忘倦,常置左右,以为矜式,信可谓一代文章之宗也与 。
”(《御制文集序》)在他手上,北宋古文运动推上高潮,并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散文风格,并使之成为宋一代散文成熟而稳定的主导风格 。
他的散文既有宋文的共同特色,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
他学贯百家,广备众体,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涵纳儒、释、道诸家精华,将事、理、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姿态横生,机变灵活,挥洒如意 。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鲜明特色,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
他挖掘了古文文体的巨大潜力,又显示了古文艺术的广阔前景,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的艺术境界,而那种渺茫、虚幻的感觉,又为后文的人生哲思作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
同时,这篇赋摆脱了汉赋句法的板滞,也一洗齐梁赋作的绮靡,句式骈散相间,既有传统赋体的讲究辞采,又融入了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诗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哲思深邃、空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成为宋代文赋的绝调 。
宋文至此而定型,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传统至此而确立 二、苏轼在宋代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苏轼诗名与文名相仿佛,所谓“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
即可见其享誉之高 。
苏轼所以能在诗史上卓然成为一代大家,就在于他以彪炳当世的大量创作,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
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 。
苏轼在早年即感受到社会上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发出过“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许州西湖》)的感慨 。
后来辗转播迁,目睹人民困苦,写了不少“悲歌为黎元”的诗篇 。
如在凤翔时写的《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描写朝廷摊派苛重徭役,给百姓造成的负担 。
通判杭州时的《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对百姓为糊口奔走贩盐而身陷囹圄,表示深切的同情 。
在黄州写的《五禽言》、《鱼蛮子》,借渡河农夫和渔民的一家,控诉了地租剥削的残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