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 配图( 二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古诗词赏析 杜甫《春望》
望 大 小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 。
【杜甫《春望》 配图】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
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
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 。
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
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 。
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
古诗词朗诵春望
春望_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 。
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 。
意境深沉:“国破”然而“山河在”,“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郁勃而顿挫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
一字传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
...
用散文诗的语言描绘古诗词《春望》
用散文诗的语言描绘古诗词《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
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离家遥远,音讯难得,现在如果得一家书,简直抵得上万两黄金 。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
《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
春望算有关战争的诗词吗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关雎 蒹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望 求着四首的诗词练习题!
阅读《春望》,完成9~10题 。
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9.对这首诗的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城春草木深”是说国家虽残破,但山河之美依然存在 。
暮春时节的京城依然草木葱绿,生机盎然 。
花草的鲜艳与社会的破败形成对比 。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环境事物与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 。
C.“烽火”原指古代边境上遇到有敌情而升起的作为警报的烟火 。
这里喻“战争” 。
D.“家书抵万金”是极言战时收到家书之不易,而并非家书价值万金 。
10.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春望》,意为春天登高远望而有所感 。
B.诗的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战争已将一切美好的东西破坏掉了,剩下的只是山河依旧 。
C.后四句抒写作者的思家愁怀,用家书的不易得到,更短的白发已几乎不能用簪子插了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