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整首古诗( 三 )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
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的观书有感的下一首
《观书有感》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
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
谥文,又称朱文公 。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
《观书有感》的意思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①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
问渠③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④来 。
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源头为它源源不断的输送活水.(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
【注释】其一: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
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
”鉴:镜 。
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
③渠:他,指方塘 。
哪(nǎ)得:怎么会 。
清如许:这样清澈 。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
其二:1.艨艟:也作蒙冲,古代战舰,这里指大船 。
2.向来:从前、往昔 。
3.中流:河流的中心 。
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歌中没有提到"书"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观书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 思考世界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为什么要多读书,这10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 宋本周易注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一位女士的画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人生最后悔的两件事:读书时偷懒,赚钱时矫情
- 《平台资本主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 《创新者的窘境(珍藏版)》经典读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