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什么词代替书信二字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其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此外,古代书信还有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故后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筒也代指书信,其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锦书,云中谁寄锦书来
直接用书,古文里有【与朱元思书】
古代对“信”有哪些称呼
古代对“信”的称呼有:函牍、信札、尺书、尺素、书翰、文牍、尺牍、尺简、书函、书柬、书简、书札、书牍、翰札、简牍、信件、竹简、手札、函件 。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
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
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在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
古诗词中什么词代替书信二字

古代对“信”有哪些称呼?
书信在古代也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称谓,古代书信的九种称谓. 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
如[大札]、[惠札]、[便札] 。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
如[书简]、[小简] 。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
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型,长约一一尺,故称[尺牍] 。
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
尺素引申为书信 。
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