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什么词代替书信二字( 五 )


如:敬禀者 。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
意为看到你的来信,我知道了一切原委 。
3、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
4、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
5、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
6、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
扩展资料: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信
书信正确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书写正确的基本格式是以下几个方面: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
(不过很少 。
)③正文 。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
④祝颂语 。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
⑤署名和日期 。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 。
在下一行写日期 。
拓展资料:书信的起源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