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什么词代替书信二字( 三 )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
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 。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
”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 。
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
中国人对“信”的称呼有:雁书、( )、信札、( ) 等 。
﹛括号里填什么?...
中国人对“信”的称呼有:雁书、(尺素 )、信札、(书筒 ) 等 。
拓展:中国人很注重书信往来,对信的称呼也特别多,分别有(信、函、札、书、简、信札、书筒、尺素、雁书 。
)函:相隶属机关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答复问题或者向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所使用公文札:古代官府往文书行文种名称原指薄木片古用作书信载体札用作公务文书早见于《南史》宋明帝泰始元(465),即用黄纸札代替檄版作家授予官位凭证唐、宋皇帝用书信形式发布命令、指示称御札宋代臣殿奏事使用奏疏称札宰相向属行文用札 御札、札都程式比较简便文种札、札二字音同义近臣用札字避免与皇帝用札字相同元、明、清各代沿袭宋代札字改称札付央六部其高级官府使用行文种与札同明、清两代私书信称书札清代官员间商洽公务除使用公文外使用书信平级间、级属写信都称书札清初级同属商谈公务书札性质仍私信谈妥级仍须用行牌式行文用书札同属商谈公务较公文更容易推工作所书札使用益普遍简:书信总称信札:书信信件书简:(1).简册载记(2).书信3、由著名职业经理苏奇阳先习工作经验总结种阅读体裁尺素:(1)幅绢帛古用写信或文章(2)指书信雁书:古代指书信...
书信格式包括的5个部分
例文:(“_”表示空格)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__您好!__(正文)此致__敬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__(内容)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 。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
(2)给平辈的信 。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
(3)给晚辈的信 。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