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撰对联集( 六 )


《唐李问对》中有“数阵有九”的说法 , 所以八阵***也可视为一个中阵 , 因此宋朝又把八阵称为九军阵 。
每个中阵 , 平时编为六个小阵 , ***编为十六个小阵 , 整个八阵共六十四个小阵 。
大方阵之后 , 可能还有游骑二十四小阵 , 则共编为八十八小阵 。
有人推测 , 游骑的编组 , 是将二小阵编为一组 , 将三组编为一冲 , 共四冲十二组 。
为了防御时迟滞敌人的进攻 , 在八阵的外围还设置了冲车和鹿角等障碍物 。
在编成时 , 阵内兵力的部署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 , 是包容和对称 。
八阵的大、中、小之阵间 , 具有包含容纳的关系 。
大阵由中阵编成 , 中阵由小阵编成 。
从全阵看 , “阵间容阵” , “大阵包小阵” 。
在阵式结构上 , 则保持两两平衡 , 形成“隅落钩连 , 曲折相对”(阵的角落互相牵连呼应 , 一曲一折 , 彼此相对)的状态 。
诸葛亮《军令》所提到的左右阵和甲乙校 , 是阵式对阵的表现 。
第二 , 是中外和离合 。
八阵在兵力配置上 , 区分为中外 , 即区分为***和外围 。
其主兵力配置在外围;以少而精的兵力配置在*** , 形成厚外薄中 , 外重内轻、外实内虚的兵力部署 。
“八阵之法 , 虚中之法也 , 自伍而至阵法 , 皆虚其中焉” 。
在配置阵地时 , 讲究离合 。
阵地上 , 往往有丘阜、沟堑、林木等地形障碍 , 因此讲究离 , 对其兵力进行必要的分散配置 , 以避开障碍;又讲究合 , 在分散配置以后 , 能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合成作战 。
第三 , 是奇正 。
在编成时 , 把部队区分为正兵(常规作战部队)和奇兵(非常规作战部队) 。
在区分奇正时 , 把八个中阵区分“四为正 , 四为奇” 。
在部署奇正时 , “各以一正而间一奇 。
”在八个中阵之外 , 还区分出“余奇”之兵 , 即***大将直属之兵 。
2、八阵的机动方法 。
八阵编成后 , 可根据敌人作战方向的变换 , 随时调整方向 。
由于阵式对称 , 只要前部改为后部 , 后部改为前部;或左部改为右部 , 右部改为左部 , 即可掉头 , 行动十分灵活 。
但是由于阵形庞大复杂 , 为了保持整齐 , 前进时不许速奔 , 后退时不许猛跑 , 机动速度受到较大的限制 。
这就是《唐李问对》中八阵口诀所诉“以前为后 , 以后为前 , 进无速度 , 退无遽走” 。
3、八阵的战斗方法 。
八阵具有全方位作战的功能 , 有四正可充当四头(侧翼) , 有四奇、四冲可充当八尾(增援部队) , 任何方向受到攻击 , 该方向不必作出根本变更 , 即可完成主要作战方向的部署 , 形成阵首、侧翼和殿后的兵力配置 。
一处受到攻击 , 相邻左右中阵可自动作为两翼 , 前来夹击来犯之敌 。
这就是《续武经总要》所讲的“四头八尾 , 触处为首 , 敌冲其中 , 两头皆救” 。
4、兵种运用 。
阵内最活跃、机动性最强的是骑兵 , “首尾相救 , 变用不穷 , 皆出于冲骑” 。
其运用方法是:赋予其侧击、佯击、伏击、断敌粮道、阻击、夜袭、尾击和行军、宿营、布阵时的警戒等广泛任务 。
平时 , 横列成两排 , 置于大方阵之后 , 如《武备志》所讲“行则居前 , 止则居后 , 战则进退无常位” 。
阵内的弩兵 , 在其他兵力的配...
求,文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一、填空题(每空1分 , 共60分)1. 文学四大样式: 、 、 、。
2. 元曲四大家: 、 、 、。
3. 战国散文四大家: 、 、 、。
4. 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 》、《 》、《 》 。
5. 律诗四联指的是: 、 、 、。
6. 古代读书人必读“四书五经” , 其中“四书”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