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欲望的古诗词和轻松面对人生的( 六 )


而画面的中心 视点则是约会饮于“午桥”之上的“豪英” 。
“坐中尽是豪英”,表明同游者 无不英气逼人,豪气干云,为一时后杰 。
不难想象,欢饮之际,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何等兴会淋漓 。
“长沟流月”三句刻画这群“豪英”欢会的环境,而着力凸现其静谧与幽美,以烘托与会者的雅趣和逸兴 。
“沟”前着一“长” 字,使空间得以拓展;“天明”前着一“到”字,又使时间得以延伸,见出作 者等人欢饮达旦 。
同时,不说月光映水,而说“长沟流月”,造语即更为生动、 奇巧,又平添出几分幽约与朦胧;而“去无声”,则隐然若有华年盛事悄然而 逝的象征意味 。
“杏花”句巧妙在不着浓墨重彩,而致力于对“杏花疏影”的 淡勾轻勒,以切合午桥的地域特征和月夜的时域特征 。
涉笔至此,桥中豪英,桥下长沟,桥畔杏花,桥上明月,已构成一幅动静制宜、形神兼备的雅人高士 夜饮图,而彻夜竞吹的笛声则是它的余韵悠远的画外音 。
下片折回现实,对靖 康之变所造成的旧交零落盛会难再的局面深致慨叹 。
融入其中不只是作者个人 身世的感伤,更有国土沦丧、时局危殆的忧愤 。
“二十余年”,点明下片所追 记的已是二十年多年前的往事 。
“如一梦”,则喻示了作者身经浩动、如历恶 梦的真实心境 。
“此身虽在堪惊”,传达出恶梦初醒时的魂悸魄动、胆颤心惊 之感,暗示他曾屡涉险境 。
“闲登小阁”句看似荡开笔墨,实则是以雨后新睛 时的月色绾合今昔,抒写月色虽好而欢会已矣的伤悼之情 。
“古今”二句写古 往今来多少兴与亡之事尽付诸渔唱樵歌,托出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慨,使全词的 意蕴更趋深广与厚重 。
下面古诗句中描写“舞蹈”的一项?
D.李端《胡腾儿》 【作品名称】《胡腾儿》【创作年代】盛唐【作者姓名】李端【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胡腾儿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1]? 作品鉴赏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历史中,虽然充斥着无数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但是这大多都并非出自黎民百姓自己的愿望 。
战争是征服与被征服、毁灭与被毁灭的游戏 。
它的发起,往往来自于君王将相们不可告人的意愿 。
用诸如“建功立业”、“开边阔土”等幌子掩饰贪婪和欲望,以为能因此而青史留名,殊不知只换来更多的血肉横飞 。
不过,旷日持久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
像东汉、魏晋战乱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就不断内迁,积极融入汉族人的生活 。
若是当时局稳定,君主开明的时候,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交流 。
北魏孝文帝有迁都洛阳,提倡通婚之壮举,唐朝太宗则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 。
于是在这两个时期,中国都出现过一股强劲的民族融合之风 。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才有了李端这篇描写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诗文 。
“胡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舞蹈 。
“胡腾儿(泥)”写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 。
代宗时,河西、陇古一带二十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 。
此诗通过歌舞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感情,表现了广大人民对胡腾儿离失故土的深切同情,并寓以时代的感慨 。
第一段描述胡腾儿原籍凉州(今甘肃武威),是“肌肤如玉”的白种人,隆凖稍尖,鼻型很美;身着桐布舞衣,镶着的宽边如同前后卷起,以葡萄为图案的围腰,带子长长地垂到地面 。
这一段写得很朴实,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艺人的深切同情 。
例如,胡儿最喜丝绸彩绣,“桐布”、“葡萄”也并非多美,诗人在此特书一笔,说明胡腾儿飘泊穷途,卖艺求生,又深恐破衣烂衫难以吸引看客;倾囊购置,也仅能置些民用布帛、自绣彩绘而已 。
第二段描写舞蹈开始前的场面:“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