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在紧抓文本的前提下,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要了解当时的背景 。还是由“残损”一词的分析,我自然的引入了对诗人当时情况的介绍和中国社会大环境的介绍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所诞生的文学,学生很难产生共鸣,而文学的解读要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共鸣的产生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语言在这时候往往显得苍白,学生从干枯的几句背景介绍里很难抽象出苦难,更难体验到悲痛和作者发自灵魂深处的哀鸣 。因此,改变背景的呈现方式对文本的解读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更好的感染学生才能让其体验出诗歌更深层次的内蕴 。这一点,多媒体凸显了它的优势,一组战争中受苦受难后爱国诗人所写的诗歌一句句在音乐的渲染下让学生更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让一种悲怆的氛围弥漫在课堂,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达成共识 。更能体验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 。
3、拓展于小处之中 。
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总在点滴之间,在具体的某个点之上,给予学生一两点小的点拨,日积月累也是一种财富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怎么写?】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缺陷,我个人而言,有一些拘谨,没有完全放开,还应该可以更轻松、自然些 。对某些环节的把握还可以更从容、严谨些 。最后时间的利用也尚待完善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怎么写?


1、以读带讲:
以读促品是本课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这里,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同学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悟诗歌内涵,读和品互为方法和结果 。
2、青春时代应该是诗的时代:
可是很多同学误以为诗歌的凝练就意味着笼统,学着写诗写的空洞惨白 。还有的同学很少读诗,甚至有的同学惧怕诗歌的学习 。本课的重点放在领悟诗人借助哪些具体形象抒发情感上,消除了这一局部同学的误解,使他们在情感上又向诗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了对诗歌的认识,有利于课外的阅读和练笔 。
3、课程规范说,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得由老师来协助完成 。那么“组织者和引导者”就要转变观念,以创新的精神和崭新的姿态组织好教学工作 。要尊重“主人”,尊重其个性差别,鼓励他们确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在语文学习中大胆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有他活动的舞台和空间,每个同学又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能力来选择课外作业 。事实上,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同学没有掌握该掌握的内容 。同学层次有不同,“一刀切”是得不偿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