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古诗赏析题目精选( 二 )


这种新的境界 , 新的格调 , 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前面的描写 , 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 , 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 , 纵意宕开大笔 , 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 , 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 , 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 , 它们的运行 , 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 , 既是眼前实景 , 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 , 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 , 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
(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 , 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 , 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 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 , 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
“霸气”当然是讥评 , 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 , 那么 , 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 , 与诗的内容无关 , 就不必细说了 。
《观沧海》古诗赏析题目精选

观沧海 赏析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 , 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 , 但是诵读全诗 , 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 , 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 , 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 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 , 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 其中“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 , 但时近春节 , 头顶大雁 , 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
全诗意境优美 , 情景交融 ,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
《钱塘湖春行》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 , 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 , 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 , 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 , 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
白堤的两边是水 , 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
春天走在白堤上 , 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 , 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 , 如丝如缕 , 飘拂在你的脸上 , 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 , 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 , 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
天净沙 秋思: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
小令原来的地方流行于民间的小曲 , 句子长短不齐 , 有一定的腔调 。
它和词不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 。
秋天的傍晚有点萧瑟 , 诗人用了孤村 , 落日等六个典型景物来表现 。
接着用飞鸿这一句 , 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 。
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 , 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 。
白草红叶黄花只是三个词语并列 , 却色彩鲜明地描绘出秋天的美景 。
这只曲中有秋景的清萧 , 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 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 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 ,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 , 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