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个人空间|莫言活了多少岁

莫言的个人空间(莫言活了多少岁)莫言的个人空间|莫言活了多少岁



莫言的个人空间|莫言活了多少岁



热切的期盼中,中国没能等来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莫言的期待也再次落了空 。在过去许多公开场合里,他曾多次提到一个心愿:
“希望中国能尽快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样,焦点都集中到他身上,我就可以躲到一边安静写作了 。”
自从2012年成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7年来,焦点从未从他的身上移开过 。
有媒体在2016年做过一次统计,莫言得奖后的1500天里,他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参加过18次讲座、26次会议,更是题了几千次字、签了几万个名 。
1500天里,唯独缺少新作品问世 。
那时的莫言疲于应对接踵而至的需要他出席的场合,他曾承认,自己在2013年一整年没有读过一本书 。
2013年中澳文学论坛上,另一位诺奖得主库切不无惋惜地说道,“我非常同情莫言先生,诺奖有的时候颁给正处于写作生涯中间状态的作家……确实会有影响干扰的效果 。”
莫言的个人空间|莫言活了多少岁

▲ 2012年12月10日,莫言领取诺贝尔奖 。图源:视觉中国
如今时间来到了2019年10月,距离获奖后的第1500天又过去了1000多个日夜 。
这1000多天是令人欣慰的 。莫言终于又陆续在《收获》《人民文学》等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新作品,其中有小说,也有诗歌和剧本 。在此期间,他还迷上了书法 。最近,他出了一套作品全编《莫言作品典藏大系》 。
种种迹象表明,身为作家的莫言正在慢慢回归 。
同样改变的或许还有心态 。大众的高度关注曾令他饱受困扰,现在的莫言尝试着换个角度去理解它的存在,在接受《十点人物志》采访时他说:
“大家对我的关注高了,这未必不是件好事儿,与时代保持密切的关联,才能让作品与时俱进 。”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十点与莫言对谈」


问鼎诺奖7年后,莫言有了新的变化 。
以下是他的自述:
莫言的个人空间|莫言活了多少岁



获奖之后事情变多 未必是件坏事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人说我作品少了 。客观地讲,首先是大家对我的关注度提高了,其次我的事情也多了,有很多事情必须得做,这势必会使创作时间受到一些挤压 。
但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一个人也不能一天到晚天天坐在书桌前 。人需要生活,需要跟外界接触,需要与时代保持一种密切的关联,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俱进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获奖之后事情多也未必是坏事儿 。
再者,我也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过多追求作品的数量 。记得当初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同学之间比赛,好像谁在一年内发表的作品最多,谁就能受到大家的尊重 。这样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作品还是要尽量写得好,与其发表10篇一般般的小说,还不如发表一篇比较好的小说 。
最近几年,我进行了一些多文体的尝试,戏剧、话剧、诗歌,小小说和笔记体小说也大概写了几十篇,甚至在写毛笔字的时候也即兴写出一些很短的文字来 。


倒不是说尝试这些文体是为了给写长篇小说练手,因为这些文本本身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要把它们写好也并不容易 。比如说笔记小说,看起来寥寥数语,但通过这寥寥数语表达的思想,也许是一部长篇都难以表述出来的 。此外像戏曲、话剧这种文体,要求就更高了 。
尽量用多种文体来拓展自己的创作视野,拓宽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 。说不上是为写长篇小说做准备,我在写这些文体的过程中就已经充满了创作激情和乐趣 。
至于外界的评价,我不是很在意 。外人的评价是很难进入内心的,他们只是根据一些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你 。
真正对自己评价最准的,还是你自己 。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实现了没有?追求的东西实现了没有?如果实现了,那我会感觉自己完成得不错 。如果仅有外界给你的虚名,但你心中认为最神圣的东西远远没有实现,那么我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太高 。
我自己的小目标,还是要写点东西,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小说的构思 。
莫言的个人空间|莫言活了多少岁

▲ 2014年冬天,莫言在日本北海道
有了外界给予的荣誉之后再写新的东西,要说没有顾虑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诚实的 。在作品发表之前我会反复看、随时看、随时改,希望能获得大家的肯定,人都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