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意明:哪些古代诗词是情理兼备的杰作( 五 )


2、批判朝政和统治阶层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 。
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写实精神 。
在忠诚于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还有他对于战乱以及朝廷腐败带给下层人民百姓的痛苦 。
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这首诗标志了杜甫诗歌的转变 。
此后,他又写出《前出塞》九首,继续对灾难性的开边战争提出质疑;还有《丽人行》,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亲族穷奢极欲的生活,描写出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 。
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更把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情状与民间饥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锐的对照,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概括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
3、表现战乱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
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
《羌村三首》《哀王孙》《哀江头》《北征》等作品都是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是所写,诗歌写出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当时的社会形态 。
杜甫沙场抒怀,描写的战事悲壮,代表作品有《悲陈陶》、《悲青坂》 。
《悲陈陶》中的“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
”杜甫满怀悲痛之情为他们唱挽歌,但他们为国牺牲,死得壮烈,使诗歌在描写战败的时候兼有悲、壮之情 。
4、感叹身世遭遇 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在社会的低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他以忧郁的目光目睹了统治者的奢华无度,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战乱中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
这些在他的诗中都有体现,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到晚年,但却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
杜甫已是“老骥伏枥”,但其心中的政治抱负却还没有实现,杜甫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又很无奈,这种无奈是悲哀的,也是可怜的 。
《咏怀古迹五首》借对五个人物的凄凉身世、壮志未酬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寄予自己的身世之感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借琵琶写意,表达了诗人千载留恨的悲郁情怀 。
5、自然山水和生活情趣 杜甫对着祖国的山河有着莫大的热爱,他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都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丽 。
二十岁以后十余年中,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 。
这既是为了增长阅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 声名,为日后的仕进作准备 。
他先到了吴越一带,江南景物和文化...
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
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 。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
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守,导致满盘皆输 。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
调头就撤兵 。
诸葛亮躲过一劫!失街亭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犯了低级错误 。
被司马懿打败 。
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 。
被迫撤兵 。
斩马谡马谡失了街亭 。
诸葛亮非常生气 。
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 。
后悔不已 。
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
舌战群儒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 。
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 。
派诸葛亮去做说客 。
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 。
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 。
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
草船借箭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 。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 。
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 。
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 。
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