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八 )


《社戏》选自《呐喊》 。为什么充溢诗情画意的《社戏》会和鲁迅同期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收录在一起呢?因为小说自身具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两面 。小说写的是作为成人的“我”两次去北京看戏 , 痛感座椅如刑具 , 人情冷似铁 , “觉得此地是不适合生存的” , 于是回忆起儿时一段快乐的经历 。假如把课文作为单一的文原本讲 , 势必会减损原作的本真 。所以 , 我尝试从鉴赏“情趣”的角度入手 , 让同学理解《社戏》不单是写一群小朋友的游戏 , 更是写一个成年人的精神返乡 。
鲁迅是文学大家 , 他的深刻不是浏览所能体会的 。《社戏》中的情趣以和道不尽的“人生经验通感”是它令我发生鉴赏教学尝试的根源 。
看社戏是《社戏》一文中的中心事件 , 也是最令“我”难忘的 。那么 , 社戏真的很好看吗?同学从文章中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 因为“我”渴望看的能连翻84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偏不翻跟头 , 蛇精和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也始终没有出现 , 最怕看到的老旦却令人头疼地唱个没完 。我是不是烦躁之下义无返顾地拂袖离去呢?同学从“回望”一词中读出了“我”的留恋 。我追问同学 , 除了抱有“老旦也许已经进去了”的幻想之外 , 难道没有别的原因了吗?同学联想自身生活的实际 , 读出了戏前曲折的铺垫作用 , 如此难得的看戏机会 , “我”付出了如此多的期盼、焦虑、失望、欣喜 , 就算戏不好看 , “我”也不可能走得头也不回啊!更何况期间还有伙伴们的热情、关怀、体贴、照顾 , 这所有的真心真情 , 怎一个“走”字了得?“我”回望的不只仅是“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似的”戏台 , 更是因想看社戏而发生的种种经历和体验!反观自身 , 我们谁不曾有过费尽心血拥有却怅然若失 , 但决不肯轻易抛弃的情感经历?瞧 , 鲁迅先生的一个“回望” , 能勾起我们多少似曾相识的回忆啊 。
小伙伴之间的憨厚友情 , 是作者动情描绘、泼墨最多的 。为了满足远道来做客的“我”看社戏的渴望 , 小伙伴拍着胸脯“打包票”!决不吹嘘!大的能把船驾得如“大白鱼背着小朋友在浪花里蹿” , 而“迅哥”有小的陪坐在船舱里 。多么懂事的憨厚少年!“我”看不到翻跟头的铁头老生 , 有双喜善解人意的劝解;“我”有些倦了 , 马上有桂生舀来水喝;归心似箭的行船想必也是操心虽“打包票”大人也会惦记 。特别是可爱的阿发 , 大家想吃罗汉豆时 , 他并没有开口就标明自身的大方 , 而是“往来的摸了一回” , 才鼓动大家:“偷我们的吧 , 我们的大的多呢!”坦白赤裸的真情让人怦然心动!生活中 , 我们每一次的大度是否都如阿发般的由衷呢?后来双喜的阻止不过是想到阿发的娘 , 才又偷了六一公公家的 。这是一群多么懂事体贴 , 善良真诚的乡下小朋友啊 。他们难道不是比城里穿名牌、赛阔气的小新新人类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少年之美吗?当然他们也是蛮调皮的 , “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 , 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一种偷偷做了坏事后不会被人发现的窃喜!不少同学在我谈到此处时相视莞尔 , 课后他们写的《童年趣事》 , 证明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