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的古诗词( 五 )


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 。
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 。
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 。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
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
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 。
《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有关年的传说,古诗词,美文有哪些
1、熬年守岁放鞭炮 相传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年的怪兽会在每年的天黑以后出来吃人,鸡鸣破晓后便返回山林中,百姓们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 。
为了平安度过这一年,百姓们每到这一天晚上,都会提前做好晚饭,关好门窗,躲在屋里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还要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 。
后来大家又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
因此,每年熬年守岁,其实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一整夜来迎接新的一年 。
想必大家都是在一亲人一起开着春晚搓麻将、打牌中度过这一晚的 。
2、“压岁钱”的来历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叫“祟”,每逢大年三十的夜里都出来害小孩 。
他只要用那双惨白的手在熟睡的小孩额头摸三下,小孩子就会发高烧,讲呓语;等到几天后高烧退去,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就变得神志不清,呆头呆脑了! 人们害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在这一天通宵灯火团坐不睡,“守祟”保护孩子 。
后来有一户姓管的人家老来得子,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孩子,他们在这一晚就逼着孩子玩耍,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小孩拆了又包,一直到睡下 。
但这夫妻俩可不敢睡,守在孩子身边 。
半夜狂风忽起,“祟”又来张狂而来,当它得意地准备用手去摸孩子的额头时,枕边突然裂出一道亮光,“祟”吓得魂飞魄散,仓惶而逃 。
后来这对夫妇把“红纸包铜钱”的事告诉大伙儿,家家户户也就年年按照这样的方法防“祟”,小孩子们再没被伤害过 。
据说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保佑孩子平安 。
红包“压祟”的习俗也延传至今,因“岁”与“祟”谐音,“压祟”发展到现在也就自然叫做“压岁”了 。
...
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
■净土世界一莲花 《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 。
其实许多花都柔软、乾净、充满香气,只是花有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植物没有的,因此承担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初期佛教徒是基于植物生育的特徵而重视莲花,”日本老一辈佛教美术研究学者林良一在《佛教美术的装饰文样》中写道 。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花落花开,花朵具有谢而又发的生命力,本是许多文化喜爱惜用的主题 。
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 。
明朝详述各种植物的书籍《群芳谱》就特别强调莲花“华实齐生”的特质 。
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 。
佛说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 。
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 。
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朵 。
研究佛教艺术多年的陆艳冰解释,对修净土宗的信徒,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后皈依处 。
在净土思想的代表经典《阿弥陀佛》中记载,众生若得善报,不再堕入胎生、卵生、湿生等轮回,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会有观音手持莲花迎接,往生者就在莲花里“化生”为极乐世界一员,视个人业障、福报,莲花闭合时间长短不同,福报够的人可以提早“出关”,享受净土世界 。
《阿弥陀经》中也记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有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