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和远方在哪里_远方在哪里

远方在哪里(杜甫的诗和远方在哪里)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东面的少陵原畔,有一座杜公祠,这里展示了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人生轨迹 。由于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时间段在当时的京城长安,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在长安,诗歌的风格转变和诗歌史上的重大贡献也在长安,所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这里建立了杜公祠 。
杜公祠今称“杜甫纪念馆”,西与杨虎城烈士陵园相望,西北与牛头禅寺相邻 。背靠少陵原,面向樊川水;北临长安城,南望终南山 。殿阁错落有致,古树苍劲挺拔,碑石林立有序 。可能是由于位置相对偏僻的原因,在西安的所有历史人文景点中,算是比较冷清的一个 。
杜公祠山门
杜甫纪念馆由诗圣堂、东展室、西展室、书房、窑洞和碑廊组成 。诗圣堂是纪念馆的正殿,供奉着诗人的雕像,展示了诗人的生平和踪迹,并展示了杜甫一生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望岳》、《兵车行》、《春望》和《登高》等4首代表作 。东展室主要展示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文化“符号”的意义 。西展室展示的是杜甫在长安的生活与创作活动,这是诗人一生中最关键的生命结点 。书房展出了历代学者研究杜甫的文献资料、书籍画册和拓片,游客可以购买 。窑洞通过两个主题分别展示了诗人的“三吏三别”和“秋兴八首”,前者写于乾元二年(759年),反映了动荡时代的民间疾苦;后者写于大历元年(766年),展示了诗人七律创作的艺术价值和其一生的“长安情结” 。山门内两侧是碑廊,展示了历代修茸杜公祠的碑记和当代著名书法家有关杜甫诗作的碑刻 。
诗圣堂
据《关中两朝文抄》记载,杜公祠初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和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修过两次,清乾隆年间被毁,清嘉庆九年(1804年)再次重修,此后又重修了多次 。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重修,并于1960年建立了杜甫纪念馆 。这是西安唯一一处纪念杜甫的场馆 。
01 一代“诗圣”杜甫盛唐时期是中国诗歌最成熟、最兴盛的阶段,而李白、杜甫的出现,使中国的诗歌具有了里程碑的意义,特别是在绝句、律诗方面走到了极高峰,此后除了白居易可与之平起平坐,再难有超越者 。
翻开浩瀚如烟的中国文学史,和唐代诗歌的地位一样,杜甫同样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他的诗歌也肯定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影响力盖过了其前辈兼好友李白 。杜甫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困居长安的十多年间,期间经过了社会的兴衰、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困苦以及民间的疾苦,其深刻揭露社会矛盾、抒写人民疾苦的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符号,因此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也被称为“史诗” 。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出生在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在他短暂的59年生命里,13年就在当时的大唐帝国政治经济中心长安度过 。其实说起来杜甫也算是官宦兼诗文世家,远祖杜预是晋代名将,祖父杜审言曾做过多个小官,还是唐初时的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郾城尉、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应该说年轻时的杜甫家境还算殷实 。用杜甫自己的话说,就是世代“奉儒为官,未坠素业”,而且他在各地也有不少房产和田地,朋友也赠送了不少 。
杜甫虽然出生在小官世家,但他却对“从政”之路怀有极高的梦想,同时家族中有诗文血统,生活富足能够游山玩水抒发情怀,因此爱上文学是顺理成章的 。况且,杜甫所处的时代,诗歌盛行,并且是出人头地的捷径,这也成就了他的诗人之路 。
诗圣堂杜甫座像
杜甫从23岁开始的10年应该是人生最美好、最无忧的时期,他用了10年的时间漫游齐越,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在年轻的杜甫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诗歌并不多,多是赞美大好河山和抒发个人理想的诗句,且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不多的作品中充满了理想主义,他在旅行途中写下了很有气势的诗句《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诗中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特别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高峰,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
庭院
02 仕途坎坷导致诗与远方的破灭唐宋时期做官前不少人先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吟诗赋词,等到文学上有了一定知名度便开始向仕途迈进 。杜甫也一样,虽然在进入长安前写的诗歌不多,但生性活泼,喜欢交友,在圈子里累积了一定的知名度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想紧迫地需要进入仕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