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的诗词

一、花鸟月雨声声叹
人之感情 , 分喜怒哀乐 。哀 , 自古就是诗词咏叹中一个恒久的基调 , 但同是一个“愁”字 , 不同的人却借不同的事物抒发出来 。柳永有“梦觉透窗风一线 , 寒灯吹息 , ”孤灯冷衾 , 写出长夜漫漫的凄清寂寞;而欧阳修却有“河畔青芜堤上柳 , 为问新愁 , 何事年年有?”青青河边草 , 道尽滚滚红尘的哀伤叹息 。
不同的景物在悲伤的舞台上担当着不同的角色 , 也演绎着不一样的意蕴 。
1.花亦悲
“感时花溅泪” , 花开花落 , 几许哀愁不尽 , 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 。《扬州慢》中 , “念桥边红药 , 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 , 悲凉之叹却埋心中 。触目而伤怀 , 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 , 自品悲苦也 。
元曲有“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 。”这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物全非 , 连聊以追思的桃花都不复存在 , 悲夫?哀夫?深深哀叹 , 旧爱不返 , 只能自蓄辛酸 。无怪乎《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唱到:见杨柳飞绵滚滚 , 对桃花醉脸醺醺 。飞絮杨柳 , 却留不住郎君;桃花拂面 , 带来忧雨愁云 。独守空闺的愁闷恰恰寄寓于春天的桃红绿柳中 , 乐景与哀情相交映 , 更显其哀 。同样地 , 另一边厢 , 芙蓉已尽 , 却依旧不见君归来 。“望君归 , 芙蓉开尽无消息 。”夏日亭亭而立的芙蓉俨然成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象征 , 诠释着兰芳枉待的悲凄 。“风不定 , 人初静 , 明月落红应满径 。”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 , 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 。其实 , 落红纷纷 , 逝去的岂止是鲜花的娇艳明媚 , 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 。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 , 还有一颗迟暮之心 , 心在门内 , 即闷 , 闷极无聊 , 才临老伤春 。
五彩缤纷的背后 , 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
2.鸟同愁
花既婉约 , 鸟更多情 , 泣血的杜鹃 , 缠绵的鸳鸯 , 纷纷传递着阴郁时候的心语 。
“杜鹃啼血猿哀鸣 。”乐天以一杜鹃鸟 , 写出被贬的悲哀与无奈 。刘长卿写道“三年谪宦此栖迟 , 万古惟留楚客悲 , ”“此栖迟”就是指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 , 飞不起来 , 那般惶恐不安的生活 , 暗喻了贾谊的侘傺失意 , 作者迁谪的痛苦也因此展现 。
如果说被谪是一种悲哀 , 那么寄人篱下则更多是无奈 。“主人爱客 , 寻常迎送 , 鹦鹉在金笼 。”鹦鹉学舌于金笼 , 显然是寄人篱下 , 其辛酸自不待言 。
“鹧鸪啼处 , 东风草绿 , 残照花开 。”还有“宫女如花满春殿 , 如今只有鹧鸪飞 。”鹧鸪在古诗词中一直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 , 它的悲啼 , 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前朝旧事纵然风光 , 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 , 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 。
燕语莺歌 , 不尽是欢愉 , 或许还隐藏着深深的失落与叹息 。
3.月共哀
《红楼梦》里有一经典的名句:“寒塘渡鹤影 , 冷月葬诗魂 。”诗魂冷月 , 可见月亮在国人 , 尤其在诗人心目中的比重 , 月与人事 , 有着无以开解的情结 。
《琵琶行》中几次以月亮显忧愁 。“别时茫茫江浸月 , ”“东船西舫悄无声 , 唯见江心秋月白 。”皎洁的秋月与瑟瑟西风 , 恰恰透出一种难言的凄凉 。愈是明朗的月亮 ,  愈会勾起无法团圆的哀思 。
对月长叹的又岂止乐天居士一人?柳永的两首词——堪称别离词之双璧——《雨霖
铃》和《采莲令》均以月亮为景 。“杨柳岸 , 晓风残月”以及“月华收 , 云淡霜天曙 。”月影临江 , 照尽离人泪 。惨淡的月色 , 使心情更为黯然 。夜空的明月宛然是凄清的代表 , 徒使野客添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