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文运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二 )


唐代古文运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韩愈《原道》书影
而韩愈改革的第二个方向则是希望能够一改南朝甚至是东汉以来的浮华风气,让文章的用语用词能够回归自然简洁,以表达思想为主,不应为了使用骈文等修辞手法而忽视了内容的阐述,否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
韩愈在提倡之外,也积极的用自己的行动来向当时的人们展示了他希望看到的散文是什么样子的 。他先是做出了《原道》等文章,以此来抨击当时盛行的佛教文化,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儒家文化,而复兴儒家文化是当时的重中之重 。之后他又用古文的写作方式做了《谏迎佛骨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希望唐宪宗能够放弃对佛教的崇信,将精力投放到政治工作之中,不过这也让他受到了宪宗的记恨,因此遭到了贬谪 。韩愈的《原道》中是这么阐释人间之道的: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
唐代古文运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韩愈被贬潮州
从韩愈的努力中我们不难看到其实支持韩愈进行古文运动的并不是文化因素,而是政治需求 。当时韩愈等人对唐朝政府的无能感到十分痛苦,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文学改革的方式让读书人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儒家经典之中,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问题 。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很好的,但是想要以此来挽救时局未免太过理想化,因此古文运动的真正影响要到儒学复兴的宋代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
北宋文人对于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扬前面我们提到韩愈等人在唐朝中期曾经积极推动过古文运动,希望将散文的书写从技法导向重新引回到内容导向之中,不过当时韩愈的支持者毕竟是少数,而且儒家思想也没有恢复元气,因此古文运动对于整个文化界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
唐代古文运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北宋经学家孙复
而到了之后的北宋时期,社会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看到了五代军阀的相互倾轧,这让他感到复兴儒家思想是维护稳定统治的基础 。因此北宋一朝统治者对于儒生都十分尊崇,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而在这样的价值倡导之下,北宋的儒家文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孙复等人的努力下,北宋的儒学研究恢复到了极高的水平 。
唐代古文运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儒学经典
而与此同时北宋政府也愈发重视儒家文化在实际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在北宋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与唐朝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动,考试题目大多从儒家经典中而来,这就让学子们开始认真研读儒家典籍,这样的文化氛围为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提供了条件 。
在北宋时期推动古文运动发展的重要人物是欧阳修,其博学多才,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而且其乐于提携后辈,对北宋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其在散文方面尤其推崇韩愈的文章,欧阳修对于韩愈文章学体裁还有内容都及其欣赏,并且自己也开始仿照韩愈的方式来创作散文 。而在欧阳修之前,北宋文坛上的散文还大多以文辞为重,欧阳修清新隽永的文章为北宋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风 。
唐代古文运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而欧阳修对于韩愈的推崇更关键的还是在内容的选择方面,欧阳修等人也希望人们能够将文章当做思想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达文采的工具,他们建议用古文的方式来书写策论,以此来改善朝政的风气 。在他的影响下,王安石,曾巩,苏轼等后辈都纷纷效仿,他们用文章做载体,将自己的思想公之于众,引发了新一轮的学术讨论 。可以说北宋的儒学复兴给古文运动的再次推进提供了土壤,而古文运动也让儒学思想的发展走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北宋中期文化大发展的结果 。
而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还是北宋的欧阳修苏轼等人,他们虽然提倡古文体裁,但是对于骈文也并没有那么排斥,相反他们在骈文的创作上还有极高的造诣 。像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其中代表,现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