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的《自伤赋》、《捣素赋》全文( 二 )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 。“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 。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 。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 。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 。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 。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 。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 。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 。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 。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 。”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
班婕妤<捣素赋>译文及赏析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
测算平分的月份可知岁月的转换,
酌量北斗星的位置便知秋季来临 。
眼看笼里禽鸟羽毛美丽的颜色,
耳听霜天长空传来秋雁的叫声 。
迎着秋风,在凭栏处久久观看,
面对秋云飘浮沉落的瞬息变幻 。
松柏梧桐的木质虽然十分坚硬,
怎么能抵御春荣秋雕的岁月摧残 。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
至于说到广阔秋夜里高高的明月,
洒下的月光清如流水,
满月上的桂树清晰可见,
夜半的凉风下只觉得衣单身寒 。
燕地的歌女吟唱起美妙的歌声,
赵地的艺妓吹奏起绝妙的乐曲 。
宫女们受命去化妆打扮,
退出大厅把素装快快收藏 。
演出时个个拖着精美华丽的罗裙,
摇动着闪闪发光的珠光玉佩 。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
至于说到她们左顾右盼的样子,
举止仪容各显风采,
姿态柔软,面带羞色,
展尽妖娆的风韵 。
皎美的象明月升上了山崖,
鲜艳的如骄阳下盛开的荷花 。
不擦香粉依然貌如美玉,
不抹口红照样嘴唇鲜艳;
化妆胜过旭日旁边的五彩云霞,
又好似明媚阳光下迎春的桃李之花 。
红唇和黑眉相互生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