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乐府》的诗歌( 六 )


《江南》这首采莲歌,就描绘出这种劳动生活的动人情景 。
开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
“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
“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 。
“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 。
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 。
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 。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 。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 。
“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 。
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
下面四句又用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字,反复咏唱,描绘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莲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 。
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是由一人唱、众人和的,这四句当是众人和唱的歌辞 。
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歌咏,正表达出采莲人的愉快心情 。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排演(铺排敷衍)四句,文情恣肆,写鱼飘忽,较《诗》‘在藻’、‘依蒲’尤活 。
(按,《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
”谓鱼隐在藻、蒲间,是写人的静态 。
)”赞誉并不为过 。
鱼儿清晰可见,不仅表明池水很清,还表明天气晴朗 。
在夏秋间晴朗的一天,清澈的池水,映着碧绿的莲叶,晚开的莲花,姑娘们美丽的衣服,和她们那花朵般的笑脸,空气中洋溢着莲蓬的清香;她们欢笑着,嬉戏着,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最后采满船舱,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景!此诗只用了一句写采莲,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 。
末尾连用四个叠句,不但不使人感到重复,还使全诗的节奏显得更轻快,更能表现采莲人的兴高采烈 。
清沈德潜称它为“奇格”(《古诗源》),艺术表现手法确实非常独特 。
唐陆龟蒙曾用它的末五句作为首句,写成五首《江南曲》,可见它的影响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
汉乐府诗歌对后代诗歌有什么影响
我国诗歌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历来有诗国的美誉 。
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诗经》的结集 。
战国期间尽管中原争战,文士热衷于纵横之术或理论思辨,诗歌呈寥落之状,但南方楚国却出现了光照千秋的伟大诗人屈原,从此在诗歌发展史上掀开了诗人创作的崭新的一页,又足以使这一时期诗坛熠熠生辉 。
但是经秦到汉的四百年间,由于在文学上是辞赋的时代,诗歌创作很不景气,直至东汉后期之前,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诗人诗作,寂寞的诗坛大抵呈一片荒芜 。
然而恰在此时,从汉武帝 采诗夜诵 到东汉一代 举谣言,遂使大量优秀的民间诗歌以乐府的形式得以保存,于是不仅适时填补了汉代诗坛的相对空白,而且 简直是使荒漠变成了花园 (余冠英《乐府诗选·前言》) 。
从这种意义上讲,正是汉乐府民歌使中国诗歌从《诗经》开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成为延续未断的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创作活力的传统,其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自明的 。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 。
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 。
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 魏晋风力,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 。
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