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中的“月”( 七 )


而月亮这一自然风物成为他们缓解痛苦的唯一机会 , 夜深人静是情思难禁的时候 , 而此时天空中的月亮下普照人间 , 甚至透过窗户 , 抚慰床上无眠的孤独人 。
于是相隔关山万重 , 共对一轮明月就成了表白心迹的重要场景 。
此时的月亮像一面镜子 , 亲人们可以在两地共对一面镜子合影;此时月亮像通讯卫星 , 月光像电波 , 它可以将美好的祝愿捎给世界另一面的挚友亲朋 。
扩展资料: 古诗词中的意象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 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 代表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
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
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积极向上等特点 , 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
杨柳 “柳”谐音“留” , 常作留客之意 , 又因柳丝柔长  ,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  , 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
...
有关月亮的一些文化
话说月亮文化自古以来 , 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 , 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 , 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
现在 , 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 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 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 。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 , 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
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 , 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 。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 , 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 , 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 , 但月桂随砍随合 , 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 , 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 , 死则又育?厥利维何 , 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 , 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 , 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 , 清光应更多 。
”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 , 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 , 欣赏它 。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
这是一幅赏月佳作 , 耐人寻味 。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 , 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 , 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 , 可由于科技的有限 , 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 , first:阿姆斯特朗 , 及奥尔德林 。
现在 , 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 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 , 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
一般来说 , 关于月亮的学问 , 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 。
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 , 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 。
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 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
具体来说 , 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
所谓月亮地貌学 , 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 , 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 , 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 , 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
所谓月亮生物学 , 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 , 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 , 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 , 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 , 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 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
所谓月亮文化学 , 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 。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 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
1 、月亮的存在 , 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