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绝句》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绝句的意思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
翻译: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花 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
赏析:“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
杜甫的《绝句》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杜甫绝句的意思
杜甫赏析》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六个景物 。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 。
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 。
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 。
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 。
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 。
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 。
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 。
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 。
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 。
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 。
“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 。
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 。
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 。
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 。
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