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文殊菩萨诗句( 五 )


全词情景交融 ,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 , 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
赏析: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 , 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 , 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 , 而且每字每顿 , 突兀奇瑰 , 有破空到来之感 , 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 。
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 。
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 , 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 , 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 , 这美景的变幻者 , 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 , 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 , 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 。
这三、四句中 , 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 , 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 , 更肯定 , “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 。
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 , 尤其是“阵阵”二字 , 有浩荡铺展之势 , “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 , 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 , 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 , 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 。
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 , 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 。
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 , 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 , 今朝更好看 。
”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 , 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 , 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 , 但在诗人眼里 , 一切都是物随心喜 。
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 , 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 。
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 , 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
高手来帮忙啊!舒亶 菩萨蛮 求原文翻译
编辑词条 菩萨蛮·大柏地 诗词名: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词【原诗】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 , 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 , 关山阵阵苍 。
当年鏖战急 , 弹洞前村壁 , 装点此关山 , 今朝更好看 。
【题解】一九二九年初 , 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 。
一月十四日 , 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 , 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 。
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 , 直至二月十一日 , 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 , 才打破危局 。
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 。
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 。
注释〔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六十里 。
一九二九年一月 , 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由井冈山向赣南进军 。
二月十日(正值春节)至十一日 , 在大柏地击败尾追的国民党赣军刘士毅部 , 歼敌近两个团 , 俘敌团长以下八百余人 , 并缴获了大批武器 。
这是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
这首词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过大柏地时所作 , 当时他已被调离军事领导职务 , 专任政府工作 。
〔彩练〕彩色的丝绸 , 比喻彩虹 。
〔洞〕射穿 。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 。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 。
1929年1月 , 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 , 2月10日 , 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 , 大获全胜 。
1933年夏天 , 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 , 触景生情 , 写了这首词 。
【注释】1、大柏地: 圩镇名 , 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 。
1929年1月初 , 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 , 调集约三万人 , 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
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 , 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 , 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