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但愿人长久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 。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 。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
但愿人长久全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

【古诗:但愿人长久】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
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 。
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 。
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 。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
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
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 。
”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 。
”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
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
名家评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中秋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