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摘抄( 九 )


“毕业那天晚上我真的喝醉了,我不能不醉!醉眼是朦胧的、深沉的,我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在我面前消失掉 。毕业带给人们的是‘东飞伯劳西飞燕’,可是我呢?却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这是离愁别绪,是伤感的 。综观李敖的作品,伤感的情绪很少,即使跟明星胡茵梦离婚,也离得潇潇洒洒;即使官司缠身,也打得痛痛快快 。因此,看完他的作品,你会更珍视他的这种情绪 。或许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一九六一年那个时期才有这样难能可贵的情感 。“可是我们习惯了,我们都不再有怨言,我们是大丈夫,也是妈妈的孝顺儿子,男权至上不至上又有什么要紧----只要妈妈能实现她的梦幻 。”李敖是孝子,这是亲情流露 。父亲去世那年,他主张丧礼改革,受到千万人的唾骂,然而谁又知道他是最爱爸爸的人?李敖以自己的方式怀念亲人,比起“活着不孝,死了胡闹”的人要强出千百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传统下的独白》中也有其不足,就是显得有粗糙的地方 。曾经有人开玩笑地评价李敖的文章“一狂二黄,并不怎么样!”这种人看到了表面的文字表达,并非毫无道理 。但是一味地纠缠于这些细节,只说明了他鉴赏水平有问题,“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问题” 。其实,“狂和黄”正如梁启超在20世纪初创立的“政论体”一样,梁启超因为文字不加细检,多用俗字俚语,而被很多自认为道统文法传人的不屑,骂他为‘野狐狸“ 。百年已过,历史早就证明了他们指责的可笑 。李敖文风上的突破,是李敖文章最大价值所在 。
像一家优秀企业的广告,广告吸引人,企业更让人痴迷 。如果广告很呆板,傻里傻气,惨不忍睹,还有谁会对这样的商品有好感?一篇文字只有让人想读,才能起到文字的作用 。李敖正做到了这点 。在这里,笔者没有排除李敖以独特的文笔招揽读者的意图 。然而招揽的成功不正值得我们深思吗?大陆语文界长期教导学生写文章立意为先,可没有好的文字表述水平,再好的立意岂不也是白搭?
因为李敖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论文、说理文章的写作,太过考证和打破沙锅问到底,有些细节描写用了太多的篇幅 。但是,“瑕不掩瑜”,“乌鸦的翅膀永远遮不住太阳的光辉 。” 想表达的都以最好的方式表达,这是他所有文章共有的艺术特色 。按照他的观点说,这是最好的文章 。难怪他自豪地说:“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不管是胡说也好,不管是自诩也罢,读完他的文章,很多人会叹而观止,赞叹他的语言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