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诗的评价

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 。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 。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 。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 。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 。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 。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 。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 。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
这似乎有点玄了 。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 。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 。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 。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 。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 。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 。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 。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 。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 。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 。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 。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
尽气、尽才的精神 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 。这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 。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 。《诗经》里有句诗:“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我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人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惜,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 。我们简单说,“人为万物之灵”有这样几个意思 。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 。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 。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 。我们从简单的常识讲,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 。有点像美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里的马赛曲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根据我们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 。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 。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 。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