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赏析( 三 )


那么汤显祖在《牡丹亭》里他要扩大和优化人们的生活空间来丰富或诗化人们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主要是突出一个“情”我觉得“情”这个字太重要了 。那么回到汤显祖他写这个戏的时候他说我怎样突破这个现实世界我建立一个更大的世界呢?他说情 。正因这个感情能够超越人们的生存环境去追求一个更加高的东西 。这一点我认为是《牡丹亭》它创作思想当中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它能超越这些物理的时空创造另外一个十分美的人的感情的世界就是青春的颂歌感情的颂歌自由个性和解放的颂歌 。那么这种感情状态往往看不见正因它属于精神的领域往往看不见 。因此明代有个批评家他说汤显祖的本事就在于一般的人能够画出灰尘但是这个风不大好画风我们画一个圈那个风看不见你看见的是它刮起来的灰尘有一个圈风就不大好画 。他说冰能够刻但是空气你就抓不到他说汤显祖的高明就在于他就能够画出那种你看不到而感觉到的东西因此还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
牡丹亭赏析(3):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反礼教、反理学的主题主要是透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来表达和体现的 。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显然汤显祖是把杜丽娘作为“有情人”并且是到达了“情之至”的“有情人”来塑造的十分明确地与礼教、理学的排斥、否定“情”即所谓“去人欲”针锋相对的 。成功地塑造了反封建的战斗光辉的杜丽娘形象这是《牡丹亭》突出的重大成就 。
杜丽娘的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有一个成长过程并包含着必须的复杂性 。汤显祖一方面透过人物关联带给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透过剧情发展揭示杜丽娘的内心活动从而表现了杜丽娘叛逆性格的成长过程及其复杂性 。
杜丽娘是个封建官僚的女儿 。她的父亲杜宝任南安太守自称“西蜀名儒”是以儒学传家的 。封建社会讲究门第家声、光宗耀祖要求儿子尽孝道而最大的孝道则是飞黄腾达之后“扬名声显父母” 。杜宝因膝下无儿就对杜丽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杜宝一心指望杜丽娘“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 。因此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书》都能够背诵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 。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 。按照封建时代对妇女的要求她只能做一具行尸走肉 。实际上杜宝的家庭里本来就充满着腐烂霉臭的气味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之下一切都丧失了自由丧失了活力丧失了生命 。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象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 。她正因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方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 。就这样杜丽娘确乎驯良得象一头羔羊 。她的丫环春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