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赏析( 六 )


记》中崔莺莺游玩佛殿那样的一点自由也绝对碰不上崔莺莺遇见张生那样的偶然机会 。她没有勇气和可能挣脱封建家庭的羁绊而又不肯放下对感情、幸福的向往、追求结果她所盼望的也就在虚幻的梦境中出现了 。
杜丽娘在梦境中好象是自由自在的但梦醒以后周围还是礼教森严的冷酷现实 。但是读了《关雎》诗、游了后花园的杜丽娘性格已经有了变化 。她梦醒以后又去花园中“寻梦” 。如果说“游园”里面的“惊梦”是由客观的春天景致所引动而起的那么梦醒以后再去“寻梦”就是杜丽娘个人内情绪感的主动要求了 。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杜丽娘的性格确实变了 。当然“寻梦”并没有“寻”出任何结果 。就这样杜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 。杜丽娘的死是封建礼教的精神摧残所造成的 。但是死对杜丽娘来说不是她感情追求的终结而是她感情追求的开始 。汤显祖让杜丽娘的鬼魂继续争取自己的未来 。在幽冥世界的杜丽娘最后找到了她梦中相会过的情人这就是柳梦梅;又由于柳梦梅她居然复活了 。柳梦梅的形象不如《西厢记》的张生那么鲜明他也不是和杜丽娘平分秋色的同等重要主角但他在完成杜丽娘的性格发展上却起着不容忽视和必不可少的作用表现了杜丽娘的坚持精神和执着态度 。
《牡丹亭》是浪漫主义作品杜丽娘是作家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也就是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剧作家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他为了展示“情之所必有”的理想未来怀着热烈的感情透过虚幻离奇的情节描述杜丽娘的斗争及其胜利 。杜丽娘因伤春而入梦因入梦而得病因得病而死亡因死亡而会合意中人实际上不限于男女感情它包括一切合理的生活欲望与要求 。这样的欲望与要求在封建礼教严酷统治的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于是只好把理想寄托在人世以外 。在剧作家看来那超越现实境界中的完美幸福是正当的、合理的因此杜丽娘在梦幻中得到花神的庇护在幽冥中得到判官的支持;同时剧作家还径自认为那种完美幸福是真实的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而且剧作家又进一步把杜丽娘所经历的人鬼两途结合处理为一个现实的人持续进行着的斗争所谓“是人非人心不别” 。以往一般带有浪漫主义幻想的感情故事在主人公死后往往双墓上长出连理树木或魂魄化为彩色蝴蝶结束而汤显祖则把主人公的死作为斗争的新转折让在幽冥中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自由结合 。汤显祖又不满足在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