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鸟的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和鸟儿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哪些句子描写了翠鸟捕鱼时动作快的特点
1、翠鸟鸣声清脆 , 爱贴着水面疾飞 。
说明翠鸟的叫声清脆 , 非常好听 。
写了翠鸟飞的样子和速度 。
“贴”说明它飞得很低 , 紧挨着水面飞 , “疾飞”说明了它飞得很快 。
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它的飞行特点 。
2、翠鸟蹬开苇秆 , 像箭一样飞过去 。
“蹬开”、“像箭一样”说明都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 。
把它比作箭 , 就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
翠鸟高超的捕鱼本领 , 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 。
它的羽毛里 , 隐藏着许多气袋 , 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 , 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 。
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 , 能够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 。
进水之后 , 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
3、小鱼(悄悄、轻轻)地把头露出水面 , 吹了个小泡泡 。
它这样机灵 ,  难以逃脱翠鸟(锋利、锐利)的眼睛 。
翠鸟蹬开苇秆 , 像箭一样飞过去 , 叼起小鱼 , 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 , 水波还在荡漾 。
属中型水鸟 。
自额至枕蓝黑色 , 密杂以翠蓝横斑 , 背部辉翠蓝色 , 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 。
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 。
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 , 因而通称翠鸟 。
食物以鱼类为主 , 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 。
共15种 , 48个亚种 。
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 。
最后一种常见 , 分布也广 。
...
关于水鸟的诗句

张志和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 , 从前叫道上矶 , 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岩石 。
西苕溪北通太湖 , 南临莫干山 , 风景很优美 。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 , 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
春到西苕溪 , 处处是一派生机 。
一群群白鹭被吸引来了 。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
远远望去 , 它的外形有点像白鹤 , 腿和脖子特别长 , 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
“西塞山前白鹭飞” , 它们在西塞山前 , 展翅飞翔 , 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 , 桃花盛开 , 天气暖和 , 雨水比冬天多 , 下几场春雨 , 河水就会上涨 , 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 , 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 , 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 , 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 , 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 , 多肥大呀 。
“鳜鱼”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淡水鱼 , 嘴大鳞细 , 颜色呈黄褐色 。

【关于水鸟的诗句】

春汛来了 , 渔夫当然不会闲着 , 他们也忙碌开了 。
“青箬笠 ,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 。
“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 。
“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 。
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 , 它就是绿色的 。
“归” , 回家 。
“不须归” , 是说也不须回家了 。
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 , 但是 , 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 , 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 。
从渔翁头戴箬笠 , 身披蓑衣 , 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 , 我们便可以看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 , 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