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句,斜晖脉脉水悠悠和感时花溅泪

斜晖脉脉水悠悠:
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 。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
感时花溅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 。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
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
赏析: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画像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 。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 。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 。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 。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 。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 。”“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 。”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 。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 。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 。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 。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 。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 。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 。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