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三 )


古诗词教学不可忽视的几个重点1.培养爱国思想 。
许多古典诗词的作者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
以国家的前途命运为己任的庄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积极影响 。
比如可以具体结合陆游《金错刀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岳飞《满江红》等作品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忘怀一己得失,关心国家社会,以古今爱国诗人为榜样牢固树立爱国思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情怀 。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古典诗词作品中有很多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作家 。
伟大的诗人屈原面对污浊不堪的社会现实,理想和抱负无法施展,但他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妥协从俗,宁死也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人格,后虽被贬流放,仍坚持“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表现出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
对理想信念执着不懈的追求正是屈原光辉峻洁人格魅力的体现 。
陶渊明也与屈原一样在污浊腐败的社会环境之中保持了自己独立高洁的品格 。
他的《咏贫士》借古代贤士安贫乐道、持操守节之事,激励自己坚守故辙,不改初衷 。
应该引导学生效法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节操的精神 。
还可以通过分析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打叶声)和《前赤壁赋》等作品,并结合苏轼面对坎坷艰难的处境仍然能保持泰然自若、超脱达观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学习苏轼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告诫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坚强乐观的性格,保持平和恬淡的心境 。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展开开放式的思考讨论,留出学生参与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即所谓“填鸭式”教育,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收效甚微 。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
具体做法有很多,以下几种供参考:...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 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 。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
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 。
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 。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 。
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 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 。
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