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海战役的诗

七律.淮海战役
神州问鼎谋淮海,一战输赢见两端 。
千万绞盘糜血肉,万千轱辘碾哀叹 。
进京赶考回音响,下野空留去影单 。
小卒过河将帅位,至今乐道粟冠韩 。
淮海战役有关资料 豫东战役之后,毛泽东对战局十分乐观,积极要求各部扩大战果 。
1948年7月16日,在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即将攻克兖州之际,毛泽东要求许、谭不顾疲劳,以主力抢占济南机场,迅速完成攻击济南的准备 。
同日得到攻克兖州的报告后又要求许谭部争取十天内外夺取济南 。
但实际上华东野战军粟裕直接指挥的部队,在豫东战役中伤亡严重,加以雨季将临,华野在历次雨季战斗中均告不利,难以继续战斗,粟裕不能不要求休整,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
济南是国民党政府军坚固设防的城市,徐州有国民党政府军的强大兵团 。
华东野战军能否攻克济南,并无绝对把握 。
但济南已被我军孤立,即使攻击不利,也已无关大局 。
尽管如此,毛泽东攻击济南的部署仍然十分慎重,指示粟裕:“整个战役应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 。
”因此,华野以总兵力的44%弱,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而以总兵力的56%强,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兵团 。
但济南战役作为解放军一次最大规模的攻坚战斗,9月16日晚发起攻击,仅战斗8天,即于24日晚予以攻克,进展意外地顺利 。
粟裕在济南战役胜利在望的时候,即着手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
由于攻济战局发展十分顺利,粟裕估计国民党政府军徐州北援部队事实上已不可能继续北进,华野打援兵团也就不需要投入打援战斗,因而可以不必休整,继续作战,而攻济部队伤亡也有限,稍加休整后也可以连续作战 。
为了扩张战果,为以后南下作战创造条件,他即于9月24日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战役目标为攻占淮阴、淮安(两淮)及海州、连云港,所以称为淮海战役 。
他建议举行淮海战役以后全军再转入休整 。
显然,由于济南战役原设想的作战规模大大缩小了,华野战力有余 。
但两淮、海连并无国民党的精锐兵团,这一作战计划的战斗规模有限,选择的是国民党政府军的薄弱环节,以扩张占领区域 。
由于华野战力强大,可以不必休整,即能完成淮海战役的任务 。
粟裕向中央军委的建议有四个可供选择方案,而淮海战役计划是建议中作战规模最大的方案 。
尽管如此,军委接到建议后,对淮海战役的作战方向表示赞成,但对战役目标仍感到不能满足 。
毛泽东作为统帅,更关心全局,不使部队有任何松懈的情绪 。
由毛泽东起草的军委对粟裕建议的复电,肯定了粟裕在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休整的计划,但显然考虑到部队战斗力并未充分发挥的事实,因此,除粟裕提出的两淮、海连战役目标之外,增加了一个超越粟裕设想目标之外的严重任务,即“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而且要求粟裕于10月10日左右开始行动 。
他追求的是更大的战略利益,因而对部队提出了更高更严厉的要求 。
黄兵团,即黄百韬所率第七兵团,下辖三个军 。
黄兵团在国民党政府军中虽不是一个最精锐的兵团,但黄敢于死战,很有战斗力 。
黄兵团是国民党政府军徐州剿总所属的四个兵团之一,徐州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的屏障,攻击黄兵团,必然要遭到徐州各兵团的反击,非常可能发展为南线的战略决战 。
所以,粟裕自己提出的是一个一般性的、为以后的大战作准备的战斗任务,而毛泽东给他的确是一个战略性的严重的硬任务,毛泽东把粟裕的攻城略地的战斗改变成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战斗,把淮海战役在事实上改变成了“歼黄”战役 。
因此,9月25日中央军委的指示和9月24日粟裕的建议,战役性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
毛泽东很快意识到这一任务的严重性,在9月28日对华野的指示中指出:“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 。
”对于毛泽东提出的任务,华野如不进行休整,进行充分的准备,显然是很难完成的 。
为此,毛泽东指示前线将领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机动地推迟了出动的时间 。
军委于9月底又改变了原先不休整的计划,指示华东部队休整20天左右 。
要说服部队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战役计划,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做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军事上的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