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海战役的诗( 五 )


蒋介石下令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向北推进,重占宿县 。
自11月13日起,徐州国军以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协同攻击全力解第7兵团之围 。
开始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实行正面防御阻击徐州国军东援;以苏北兵团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第2、第13兵团增援,在潘塘附近发生激战 。
在22日第2兵团被华东野战军阻于离碾庄12公里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 。
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 。
第二阶段 国军第7兵团被歼灭后,由蚌埠进军的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担心被解放军攻击而拖延北进,造成从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增援向宿县进军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位置突出、孤立,在解放军的阻击下,这3个兵团无法靠拢徐州打通徐州—蚌埠间联系,战场形势对国军极其不利 。
第12兵团由蒙城出发渡过涡河,1948年1948年...
淮海战役的资料100字 淮海战役的资料: 是国共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 。
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时期至为重要的一战,经历65个昼夜的抗战,这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战役最终以解放军战士战胜国民党队伍,成为中国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
主要是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
这也是解放战争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战役 。
此次战役双方投入的人员都是非常多的,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共歼国军55.5万人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统治中心南京已处在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
扩展资料: 对于淮海战役,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战后检讨中,不得不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 。
由于国军在徐蚌决战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 。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 。
国民党的完全失败,已是不可避免 。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认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 。
桂系一时间倍感扬眉吐气,甚至想大干一场 。
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 。
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 。
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
参考资料:中国搜索-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感想 红色之旅,心灵的洗礼——社会实践感想淮海战役主战场,虽地处我省苏北地区,却记录着许许多多解放战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记载了他们从事革命事业的深深足迹,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荣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
心灵的熏陶踏入跋山纪念馆的大门,我们立刻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不敢大声说一句话,生怕扰乱了革命先烈的清静 。
参天的大松柏树、幽静的环境……一切都是如此安静、清幽,而此刻的我们却已无心欣赏这些美景,心情沉沉的,重重的 。
走在历史的长廊上,我们瞻仰了淮海战役纪念碑、革命先烈的英名,参观了收藏淮海战役图画展览室……眼前仿佛又重现了当年烈士们在战火硝烟的战场上英勇奋战、捍卫国家的场景 。
内心的沉重、钦佩让队员们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内心在那一刻仿佛奏响了生命的颤音,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肃然起敬 。
思想的共鸣不由感慨,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
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骨,用一直向上生长的斗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