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古诗词的方法( 六 )


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 。
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 诗不离画 , 画可赋诗 。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 , 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 。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 , 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
总之 , 在教学中 , 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 。
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 , 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 。
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 , 语言美和形式美 。
阅读类课堂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 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 , 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小学古诗的教学 , 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 发展个性 ,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 , 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呢?本着教学的经验 , 略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尊重个性化理解 , 创导自主诵读一首古诗 , 诗人在创作时 ,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 不同的人 , 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 , 可谓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老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 , 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拿诗意来说 , 我认为只要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 , 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深藏于字里行间 , 这是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 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 , 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 , 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诵诗文 , 抑扬顿挫 , 韵味无穷 , 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韵律之美 , 诗文意境之美 , 形象之美 , 还可以积累语言 , 受到熏陶感染.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时 , 上课伊时 , 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 词人 , 学生根据注释大概了解诗意后 , 我重点引导学生诵读.先是划节奏读 ,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 再次比赛谁能美美地背诵 , 最后根据画面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这一家子的生活如何?你有什么感受?词人想表达什么情感?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体验理解 , 并能背诵和说说词的意境 , 思维活跃 , 表达优美 , 虽说法不尽相同 , 但词的意境美已淋漓尽致了 , 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已悄悄地感染了学生 , 情感得以共鸣.学生在自主的诵读中 , 得到了个性化理解.二、反复吟诵想象 , 读中悟情.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 , 诵读对于古诗学习之所以这样重要 , 是因为古诗有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教师应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 , 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 , 直指作者的心灵 , 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 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 让学生渐入佳境 , 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张继的《牧童》时 , 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一是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四个词 , 根据自己的理解 , 描绘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皎洁的明月 , 广阔的原野、悠扬的笛声 , 无悠无滤的牧童等) , 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教师描绘意境:一个美丽的黄昏 , 一位牧童吹着木笛放牧归来 , 他来不及脱下蓑衣就学生诵读古诗并说说读后的感受.三是补充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放牧归来的牧童 , 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四是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 教师描绘意境 , 师生共同吟诵诗句 , 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 , 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 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 , 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 , 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 , 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吟诵加联想 , 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 , 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 , 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 , 形成画面.至此 , 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 , 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 , 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因此 ,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 , 教师创设情境 ,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 , 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三、整合教学内容 , 强化语言积累古诗词积累 , 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 ,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 , 不能教教材 , 而要教材教 , 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 , 积极开展课程资源 ,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 , 要课内外结合 , 要前后联系 , 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例如 , 我们高学段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 , 可以巧妙地根据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读前面学的诗词 , 适当推荐同主题的诗词引导学生诵读.我在执教吕岩的《牧童》时 , 引导学生回忆描绘童趣的诗词 , 如《所见》、《村居》、《小儿垂钓》等 , 又出示介绍白居易的《池上》对比略读 , 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 , 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 , 又让学生投醉快乐童年 , 同时 , 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 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 同时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另外在复习时 , 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这样的整合教学 , 既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 又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 收到很好的效果.四、拓展实践 , 深化古诗词的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 , 古诗词文化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 它精练的语言 , 深远的哲理 , 丰富的内涵 , 优美的意境 , 是值得每一位学子去学习和运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小学古诗词教学 ,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