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柳永作文800高中( 五 )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 。
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
——李正刚 《诗词三百首》鉴赏: 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 。
能这样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诗人生活的时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 。
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的诗词同样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 。
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屑一顾 。
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作过万余首衙制诗词,然而这么“宝贵”的东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谷杂粮消化得一干二净,岂不可惜?《诗词三百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诗,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词,本无意标新立异,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
释放也罢,发泄也罢,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好诗多磨 天下大众,和而不同 。
童年读之,童心不平 。
壮年读之,壮志豪情 。
老年读之,老泪纵横 。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 。
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 。
过去,她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一种载体;现在,她是一种主流,一种方向,一面旗帜;将来,她会变成一段回忆,一段历史,一个标志 。
这是不以某个人、或者说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王怀军) 诗心永驻 至柔动刚,至静德方 。
得主有常,万物化光 。
在你的神韵中,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我们拥有了完美 。
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
(徐晓东论《诗词三百首》) 诗野开阔 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
水流行险,不失其信 。
《诗词三百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 。
因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
(翟奉勤) 诗境高远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 。
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 。
(马先华) 诗出有...
文中大量引用了苏轼的诗词文章,有什么表达效果 杨朔这里运用古诗再加之借代、象征、比赋 等表现手法,使整篇散文含蓄而耐人寻味,却丝毫看不出人工斧凿 之痕,此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这些古代的典故被巧妙地运用到当代散文中,有机镶嵌,浑然天 成,使得散文语言呈现出跌宕多姿的感情色彩,也更显蓄积深厚的 含蓄之美.这种含蓄的根本原因在于,巧妙的典故用语使散文具有 了艺术模糊的特点.巧妙的用典使作家的写作主题和读者的艺术认 识在相互依存的文本中交流、渗透、撞击.作家的审美情趣及其对 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是出于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具有很强的主观 性.这种多向性的复杂情趣和内容在作家心里恍惚而不确定.这种 情感是散文书写中最原初的心绪体验,不具有理性认知的逻辑性和 明晰性.只有通过巧妙的典故用语和不动声色的形象塑造,才能将 这种情感及其升华而成的思想观念蓄积在文本借用的典故中.这样 艺术的情感便可以不借助推理中的概念转换,在情理中便可以通达 艺术的真实.
作文素材——引用古诗词 高考作文身为高考重头戏,难怪你会提这个问题 。
首先谈一下高考作文的批阅 。
众所周知,现在大部分省份实行网上评卷,而且考生数量大,这就给阅卷老师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
有时候只是扫一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看得很少 。
有些考生的作文层次还可以,这时可能会去看一下层次是否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