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炎附势文言文翻译( 三 )


4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保留法?
语言在变,但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 。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 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语词 。这主要指:
第一,古今通用的词语 。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大”“小”“长”“短”等 。
第二,古代的专有名词 。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 , 我们在翻译时也应该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像《岳阳楼记》的开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年号)、“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 。
5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删略法?
文言文的句首、句中、句尾往往用到虚词,它们主要起某种语法作用 , 或表达一定的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这些词语在原文中必不可少,但现代文中已经基本不用 , 也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 。对于这类虚词,我们在翻译时可删去不译 。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的两个“而” 。
需要注意的是,删略法适合于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如果把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语也删略了,那就是漏译 。比如《捕蛇者说》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里的“以”“夫”和“焉”,都有具体的意思 。“以”是连词,表示目的 , 相当于“来”;“夫”是代词,译为“那些”;“焉”是代词 , 译为“它”(指这篇文章) 。若将这些不该删去的词语也忽略不译,显然句子就不通顺了 。
6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增补法?
增补,指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 。省略某种成分,在文言文中较为普遍,既可以省主语、谓语、宾语,也可以省介词及介词的宾语 。在翻译时,为了使译句完整、通顺 , 应将古文原句中省略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 。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这个句子,就属典型的省略句 。到底是谁“与坐谈”?跟谁“坐谈”?我们在翻译时都应补出来:(邹忌)跟(客人)坐下来交谈 。
习惯上,增补的文字,翻译时应加括号 。
7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调整法?
调整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 。包括前面讲到的所有倒装句 , 还有未讲到的定语后置,以及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量结构等 。在碰到这些句子的翻译时,我们都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表达 。如“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就可翻译成“一天能跑千里的马”,“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比较性选择疑问句)可翻译成“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齐人三鼓”(动量结构)可翻译成“齐军击了三次鼓”,“吾妻之美我者”(“美”属形容词意动用法)可翻译成“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