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类《青花瓷》的江南歌词、诗词

青花瓷
珍珠白沁就烟雨
孔雀蓝映著月光
莹透的素颜
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
释:
第一二句是描绘青花瓷的美丽 。珍珠般的素胎上有青色的线条如烟雨般勾勒,孔雀蓝即是青花的原料,蓝色的图纹下是如月光般净白的胎胆 。此二句两两对应反复摹写,突出青花瓷的柔美清净质感 。
第三四句试图营造一个古典的意象,青花瓷瓶,古琴,檀香,瓷瓶莹净,声音柔和,香气清郁,一切都带了点朦胧,如熏如醉 。
赏析 黄庭坚《南歌子》?
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 。
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 。
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 。
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话别者的心情 。
“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 。
“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 。
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就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 。
“柳叶”两句,承上片“无奈”而来,由于舟行即,不能少留,而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
这两句,写临行饯别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 。
这里运用比喻,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 。
“别时”句又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心情更加沉重 。
末句宕开,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皓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不言之中 。
这首词黄庭坚词作属别具一格之作 。
如“柳叶”两句,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 。
“槐绿”两句,例用对句,做到了对偶工整、色泽鲜艳;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用来渲染叶之绿与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 色彩与光度上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 。
南歌子 吕本中赏析
《南歌子》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
短篱残菊一枝黄 。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
只言江左好风光 。
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
[评析]这首词大约作于吕本中向南避难的旅途中,本词中“短篱残菊一枝黄 。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两句显然是就登高避乱、饮菊花酒的习俗而言,不无自我调侃的幽默,也是无可奈何的感叹 。
词下片写夜不成寐,点出身在异乡、有家难归的凄凉,与重阳节的本义似有关联,因而更觉痛苦悲伤 。
南歌子 吕本中 赏析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这一句中的 "元 和每"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是说:投宿旅店辗转不能入睡,冷森森的寒夜往往显得更加漫长 。
元=圆,圆形的枕头按说睡得还算舒服,但是每隔一个时辰敲的一次更鼓(古时候没有钟表记时靠更夫每2小时打一次更鼓),因为睡不着,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漫长难熬 。
每=每次 。
元有原本的意思,但在此不如“圆”型更解释得通 。
如此舒服的枕头却睡不着,凸显漂泊在外不眠之苦 。
符合中国诗歌“比兴”的惯用手法 。
求南歌子(万万千千恨)的赏析及翻译,急~~!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 。
傍人道我轿儿宽 。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 。
知他热后甚时眠 。
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
---------------------------------------------------------------------这首词是一首艳体诗词,以女性的角度来写的 。
几句问句,将一个痴情的挂念爱人的女子刻画的栩栩如生 。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又担心船系哪边,又担心他热得睡不着,又担心没人给他扇 。
男人就是这样被惯坏了呀!呵呵 。
人生呀,周遭无数浮浮沉沉的网啊,可不是那“前前后后山”么!缠绕着那“万万千千的恨”啊!上阙前前后后山,以山喻愁,前前后后的山就似那万万千千的愁 。
旁人说我轿儿宽,却不知道这宽宽的轿,却遮得难以望见他 。
下阙“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又担心船系哪边,又担心他热得睡不着,又担心没人给他扇 。
----------------------------------------------------------------------粗浅,不知能否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