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类《青花瓷》的江南歌词、诗词( 三 )


"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 。
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
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这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 。
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 。
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 。
第四句末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 。
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 。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话说回来,这首词艺术技巧固然很高,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 。
特别是温庭筠词大都写这类题材,浓墨重彩,看多了未免使人腻味 。
清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把此词比作屈原《离骚》中的"修吾初服"之意,自然是拟于不伦,但另有人把它斥为黄色作品,我看也未免过分 。
清人刘熙灾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 。
"说得相当中肯的 。
我以为,通过对温庭筠词艺术技巧的探讨,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价值的 。
===========================温庭筠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 。
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 。
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 。
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 。
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 。
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 。
“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
>诗歌鉴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契阔谈?,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