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西域的诗句或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 五 )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
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西端画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
有人曾依据此图论证了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这是附会之说 。
但不管怎么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 。
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要很长的
依据《魏书·释老志》绘制,故事为:汉武帝天狩年间派遣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霍去病大将军所率士兵英勇奋战,最终打败匈奴,匈奴王率领他的部属五万余人,投降了汉朝 。
霍去病从战利品中获得两尊奠天金像 。
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把这两尊金像奉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视金像为大神,把这两尊身高一丈余高的金像陈设在甘泉宫里,每日率群臣烧香礼拜,但汉武帝不知这两尊金像的名号,于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到大夏国去问金像名号 。
张骞辞别了汉武帝,带领侍从人马翻山越林,长途跋涉到了大夏国,见到了大夏国的僧人、寺院和佛塔 。
得知当时的大夏国盛行佛教 。
张骞从西域回来后对汉武帝说:在大夏国的旁边,有一个叫身毒(印度)的国家,那里有佛陀像,两尊金像就是佛陀之像 。
从此佛像从印度传入了中国 。
中国始闻佛陀之教 。
张骞出使西域问佛名故事画位于初唐第323窟主室北壁,以全景竖轴式连环画描绘了故事内容,每组画面均有榜题,榜题字迹有的保存清晰,有的已模糊不清 。
共四组画面 。
第一组画面;汉武帝手执香炉与众臣在“甘泉宫”前跪拜金人 。
第二组画面;汉武帝同众多大臣给张骞送行,张骞带侍从牵马持节向汉武帝辞别;第三组画面:张骞和侍从在赴大夏国的途中;第四组画面:张骞和侍从翻山越林到达了大夏国,城内佛塔高耸,城外有两僧人相迎 。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中亚国家,共同进攻匈奴,并非去问金人名号,这是佛教徒伪造历史,杜撰的故事而已,目的是为了提早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抬高佛教地位的附会之作 。
但张骞出使西域名垂青史,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 。
此幅故事画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佛教东传史和中外交通文化交流史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
引入石榴话传奇 张骞引入石榴,有一则传奇佳话 。
张骞在西域安息国的住家门前,有一颗石榴树,原本缺水而瘦小干枯,张骞惜之,经常为它浇灌,几年后长得枝繁叶茂,花开似火 。
后来张骞要回中原前夕,突然来了一位女子,请求与他一同前往中国 。
张骞唯恐是安息国的宫女想逃亡,为免节外生枝而拒绝了她 。
张骞回国时,带着那棵已经日久生情的石榴树,途中却遭匈奴人俘掳,慌乱中竟不知石榴树失落于何处 。
等他回到长安,在城外拜见出城迎接他的汉武帝时,忽然有一位红裙绿衣的女子,喘吁吁地向他奔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