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篇( 三 )


三是他的用情 。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 。如对西南联大的诸多师友的回忆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 。很纯真,很自然,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他一样 。对任何人都很友好,对任何事都很认真 。且那种追求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学习 。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修身养性我觉得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 。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要装腔作势 。看书就是学习嘛 。学文章,学做人,都很重要 。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篇3在汪曾祺的这几篇文中从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汪曾祺对故乡的怀念和喜爱 。在我的生活里,好像并没有这么多的习俗 。童年生活也是在家人打造好的规规格格中长大的,在一个混合多民族的城市里长大的 。
真羡慕一大群孩子在一起玩,羡慕他们即使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也有值得自己怀念和细心品味回味的东西 。
汪曾祺的文中总给别人舒适、亲切、淳朴、自然的感觉,不仅使经历过这些事的人深受同感,还是没经历过如此多习俗的我有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她的语言非常自然,就如大人轻轻的给小孩讲着睡前故事 。有一点好奇,有一点兴奋,有一点轻松 。
回想着读过的每一句话,虽不是最华丽的语言,不是字字推敲写出来的语言,但这种猫不可言的东西却让我乐在其中 。
总值汪曾祺的文章然我读来非常喜欢 。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篇4“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
如此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文笔有几人写得如此惬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如《葡萄月令》
“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 。“起!——起!”哎,它起来了 。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 。然后,用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爷般呆在架子上 。
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带来的感觉享受 。读汪曾祺的散文处处可见这样的文笔,行文中透着淡泊宁静,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写出不同的韵味 。
如自1938年9月,日军飞机濒临昆明进行空袭,狂轰乱炸,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亦有被炸毁的,造成人员伤亡 。汪曾祺正在西南联大学习,当时师从沈从文,后来写得小说受其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西南联大当时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如对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颇有研究的陈寅恪,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卓有贡献的冯友兰,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朱子清,以及各有专长的闻一多、钱钟书、沈从文、柳无忌、叶公超、吴晗、钱穆、钱端升、张奚若、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闻家驷等 。在很多名人的回忆录中,这段时间是惨淡动荡的 。然而在汪曾祺关于这段时间回忆的散文中,却透着生活的情趣 。如《跑警报》: